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 ag娱乐平台游戏中心 > 新闻动态 >
一个星期前,苹果发布了 iPhone 16e,4499 元的售价搭配仅 128G 起步的组合,让不少网友在网上疯狂吐槽,认为这又是库克的一次割韭菜行为。
但骂归骂,从各平台的销售数据来看,iPhone 16e 的表现相当不错,虽然难以跟数字标准版相比,但起码要比苹果当年推出的 SE 好不少。
(图片来源:京东官方)
更有意思的是,128G 的「丐版」反而是三个版本中销量最好的,这不禁让小雷好奇,究竟是出于什么想法去买这台手机呢?
在探访了不少知名数码论坛后,小雷总算明白了网友们的想法:既然 128G 版本价格最划算,那就拿去扩个容,性价比最高的 iPhone 不就来了?
此话并非没有道理,目前在电商平台上,iPhone 16e 的 128G 版本售价为 3999 元,而 256G 和 512G 版本的价格则分别来到了 4999 元和 7499 元。
简单换算一下,苹果的 128G 需要用户额外给 1000 元,384G 更是需要支付 3500 元的差价,相当于 9 块钱才能买到苹果的 1GB 储存,也难怪消费者调侃苹果的内存都是金子做的。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那扩容的价格呢?小雷先后询问了几家在某电商平台销量靠前的店铺,它们给出的价格也大体接近:扩容到 512GB 收费 500 元,扩容到 1TB 收费 700 元,换算下来则是 7 毛钱 1GB,便宜了十倍不止。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小雷也询问了论坛上几位网友,他们大部分都表示是为了通过扩容来追求极致性价比,当然也有那么几位网友,是觉得自己的备用机内存太小,重新买一台新的又要花大几千块,扩容是最简单且省钱的办法。
如此巨大的价格差也难怪有那么多苹果用户愿意冒着各种风险给自己的手机扩容,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何况苹果在内存方面的定价,本就不合理。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简单举个例子,目前国内厂商们各版本之间的价格差就明显要有良心的多:256G 版本和 512G 版本的价格差仅为 300 元上下(更别说绝大多数厂商早已取消 128G 版本),这证明并非内存价格昂贵,只是单纯苹果想在这方面多捞一笔罢了。
至于某些网友所说的「苹果用的内存更好,读写速度比普通手机快」更是无稽之谈。
因为不同于安卓手机普遍采用 UFS 闪存,苹果使用的是读写速度更快且更先进的 NVMe 格式,对于需要不断读取并生成一堆文件的系统来说,NVMe 能提供更流畅的读写体验,这也是 iOS 相对来说更流畅的原因之一。
但随着安卓阵容这边的快速进步,如今旗舰机型所搭载的 UFS 4.0 的读写速度大多在 4000MB/s 上下,而 iPhone 的速度依旧停留在 1500MB/s 和 850MB/s,近四倍的差距数据摆在这,苹果还有什么理由卖这么贵呢?
简单来说,扩容就是将手机中的硬盘更换为内存更大的版本,例如从 128G 更换为 256G、512G 甚至 1T 版。
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苹果的内存颗粒不同于其他电子设备,它是将整个硬盘都焊接在主板上,需要维修师傅拥有丰富的拆装经验,倘若拆装时出现了差错,很有可能导致手机无法开机或后期出现各种小毛病。
而且扩容还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一旦扩容,之后手机再出现各种硬件上的问题(哪怕不是因为扩容而引起的),苹果官方也不会给你保修,因为官方会认为这是你私自改装导致的,不符合它们的保修政策,因此目前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拿着过保的老机器去扩容,哪怕真坏了,也没那么心疼。
二是不方便出二手,这个应该不难理解,毕竟手机一旦扩容就意味着已经拆封过,再加上会被官方拒保,自然不可能按照正常二手价格出售。
由于现在供应链都足够成熟,只要你找到的商家足够靠谱,基本不存在拿二手盘或是残次品来更换好硬盘的情况。
不过在某二手平台上,有不少二手 iPhone 都是宣称自己原厂 512GB,用户拿到手后才发现是扩容机,因此大家在二手平台上入手 iPhone 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既然当下扩容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那么手机厂商为什么不自己下场推出扩容计划呢?既能保住自己的老用户,又能变相打一波广告。
实际上华为就曾推出过官方扩容服务,以官方列举的 Mate 30 Pro 为例,从 128G 扩容到 256G 的价格为 559 元,如果一步到位升到 512G 的话,价格则为 999 元。这个价格相比第三方厂家贵了整整一倍,不过胜在华为官方会提供售后保障,而且更换的硬盘也都是全新产品。
华为的扩容服务其实是无奈之举,当时的华为正处于最黑暗的阶段,在发布了 P50 系列后便逐步淡出手机市场,市场份额也一路从前二掉到了 others,如果再不作为,想要重回巅峰几乎是不可能。因此华为就拿出了官方扩容计划,让那些还用着 P40、Mate30 机型的老用户们多续了一口气,这有利于华为度过这一尴尬期,为华为卷土重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华为的这一步棋下得确实成功,不但保住了自己的部分市场份额,还提升了用户的品牌粘度。
但对于其他手机厂商来说,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脚,根据 iiMedia Research 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五成中国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换手机的周期为 3-4 年。而这部分用户更换新机的理由大多是手机内存不够,如果只用花大几百块钱就能换成大内存的版本的话,市场上的钉子用户只会越来越多,这并不是手机厂商们所想要看到的。
其实早期用户们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扩容办法,便是购买一张大容量的 TF 卡直接塞入手机卡槽内,既省钱还能变相当个移动硬盘用。但手机厂商们为了所谓的「一体化设计」舍弃了这套方案,根据数据显示,手机外置存储卡槽配置率从 2018 年的 78% 暴跌至 2023 年的 12%,如今市面上支持内存卡拓展的手机更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当然,这也不能全都怪厂商,前面也提到过,如今手机的读写速度已经达到了 4000MB/s,而主流 TF 卡的读写速度大多还停留在 200MB/s 以内,基本只能应用在一些运动相机、监控摄像头和入门级相机上,而对读写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手机,显然是不可能再把外置内存卡搬上台面了。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扩容手机是否真的是一个好办法呢?小雷认为,如果你的手机已经使用了一两年,并且短期时间内不考虑出二手卖掉的话,找一个靠谱的商家扩容确实是一个省钱的好办法;但如果你的手机才用了半年或是刚刚才拿到手,就不建议你扩容,一旦出了问题,不管是扩容商家还是手机厂商都不可能为你兜底,到头来捡芝麻丢西瓜,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下一篇:没有了